1.关于敬亭山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由宣城泛湖东下》 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饮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2.关于“敬亭山”的古诗有哪些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3.《由宣城泛湖东下》 陈毅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4.《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
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
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
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
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饮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
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5.《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唐代:李白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独坐敬亭山 》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question/8485990633评论踩必背古诗词300首-淘宝海量精品好书,网友力荐的这儿都有!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必背古诗词300首-网上买书,上淘宝,品类齐全,折扣多多,这些必读好物现在买更划算!来淘宝,一站式购物网站新体验,一网打尽,淘,你喜欢!m.taobao.com广告关于“敬亭山”的。专家1对1在线解答疑惑去提问—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独坐敬亭山》的古诗全文内容是什么?内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扩展资料:
表达了作者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参考资料:
独坐敬亭山李白 〔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
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诗句的意思您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独坐敬亭山》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用一个词形容敬亭山用“名”(即有名、著名)一个词形容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 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僧人石涛更是驻锡于敬亭山脚下的广教寺,以敬亭风光为背景,留下传世名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中国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词、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