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观刈麦表示劳动者劳作艰辛的诗句

观刈麦表示劳动者劳作艰辛的诗句

1. 关于赞美劳动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关于赞美劳动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1. 赞美“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什么

1乡村四月 [作者] 翁卷[朝代]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夏日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

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

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4东门之池 [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5山家 [作者] 张继[朝代] 唐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6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7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 赞美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诗句

《秋浦歌》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赞美“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什么

1乡村四月

[作者] 翁卷[朝代]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夏日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4东门之池

[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5山家

[作者] 张继[朝代] 唐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6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7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 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3、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4、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5、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 赞美辛苦的劳动丰收的果实的诗句

唐乐府·李坤

悯农 锄禾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字公垂。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可见李绅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所谓“不虚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悯农二首》(一称《古风二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精神。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 “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 “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6. 赞美劳动者的古诗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

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

《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2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y*)——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益州郫(0)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

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

7. 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锄禾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8. 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观刈麦》唐代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2,《悯农二首》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农家》唐代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4,《观田家》唐代 韦应物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译文: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5,《田上》唐代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