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道观音赞
尽闻不住,业识忙忙。
空所空灭,遍界难藏。
特地经行往那方。
2.观音赞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哑子观音赞
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
4.观音赞二首
鳌翔海运,地迥天空。
一瓶净水,五浊恶风。
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
5、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6、《观音诗》
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
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7、《观音大士赞》
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8、《观音大士赞》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
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